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知识 > 正文内容

只有敬亭山的上一句具体介绍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词语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大家好,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只有敬亭山的上一句,今天小编专门整理了1个关于只有敬亭山的上一句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全诗是什么?

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全诗是什么?

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意思是两个朋友互相凝视,越看越觉得对方可爱,只有敬亭山作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

《独坐敬亭山》全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全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

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我们互相看着都不觉满足,

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赏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作者用了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写法。鸟暄后的静以及翻滚的厚云去后的静。这都写出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勾画出了诗人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部分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第三句表达人与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第四句更突出了对山的喜爱。对山的喜爱,就是对现实的否定。山愈有情,人愈无情,诗人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在这“静”中都表现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世界,同时代人曾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评价十分中肯。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知识拓展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现名。位于宣州市北郊5公里处,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约百里,主峰海拔316米,兀立于水阳江畔,山势雄峻,峭壁幽壑,松青竹翠,杜鹃遍野,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山。敬亭山驰名,在南齐以后。明帝建武年间(494—496年),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曾写名诗《游敬亭山》,后人取诗中“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意,在山中建齐云阁。此后,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王维、苏轼、汤显祖、施闰章等名士相继来此山游览吟咏,李白曾七游敬亭山,留下《独坐敬亭山》名篇:“众鸟高飞尺,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使此山名扬天下,后人取“孤云独去闲”诗意,在山中建闲云庵。历代300多位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1400多篇诗文,其中有许多世代传颂的名篇和千古绝唱,故有“江南诗山之誉”。此山原有寺、祠、场、台、楼、阁等古建筑54处,近百年来屡遭兵燹,现存有广教寺双塔、古昭亭坊、金鸡井、虎窥泉等。近几年来,恢复建设了“山洲”、“太白楼”、“烟云亭”、“先贤祠”等景点,并新建了敬亭山茶社、动物园、人工湖、游乐设施,于1988年4月1日正式开放。

以上就是只有敬亭山的上一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