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知识 > 正文内容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具体介绍

一、“大智若愚”的下一句“大巧若拙”。释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聪明的人看似愚笨,真正灵巧的人看似笨拙。启示人们只有加强内在修养,不事张扬,善于藏拙,才是真正大智大巧之人。

大家好,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今天小编专门整理了2个关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大智若愚”的下一句是什么?
  2.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简单释义

一、“大智若愚”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智若愚下一句是“大巧若拙”。

出处:《老子》《周训》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白话译文: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不一定有很响亮的名声,那些到处树立名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的

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掩饰自己

的愚蠢才这样做。

扩展资料:

大智若愚演化而来的成语:大愚若智。

大愚若智是从成语大智若愚演化而来,表达的却是和前者完全相反的意思。大智若愚的解释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大愚若智的解释是:未必有真才实学,往往却装成十分聪明,只会瞎卖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没有下一句,大智若愚的上一句是“大勇若怯”。

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译文:即使在垂暮之年已经十分衰老,仍应当直面别人的责问和疑惑;但您在还没有到应该退休的时候却拼命请求辞官告老还乡,退缩推托自己因为没有那个能力而止步。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最聪明的人看外表好像很愚笨的样子。最可贵的是没有官位爵禄却受到别人的敬重,最崇尚的是没有导引之术却获得真正的长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四月,时年65岁的欧阳修累章告老,连上三表三札子。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七月归颖家居。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令主张变法的宰相王安石十分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遂请求出京任职,于是在熙宁四年六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离京赴任。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苏辙为州学教授。九月离陈州,其弟苏辙送至颖州,同谒昔日恩师欧阳修,遂作此篇。

参考资料: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百度百科

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意思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简单释义

1、大智若愚:

意思就是,许多才华出众的人,在处理很多日常事物的时候,让自己显得很傻很迟钝,很吃亏的样子,但是在事关自己的根本利益的大事上却能做得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出自宋·《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译文: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一些非常低调、厚积薄发的人。

2、大巧若拙: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巧若拙出自《》第四十五章:“,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为天下正。”

译文:最圆满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正直好似枉屈,最灵巧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急走能战胜寒热,安静能克服暑热。无为清静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大巧若拙用以形容一些深有城府但不愿意显露自己的人。

以上就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