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知识 > 正文内容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具体介绍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这一段的原文是: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

大家好,最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今天小编专门整理了2个关于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哪首诗?
  2.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什么意思

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哪首诗?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

  这一段的原文是: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释义:自西晋崇尚谈玄以来,到更加盛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格。所以这时政治局面虽极艰难,但作品内容却很平淡空洞;吟诗不出《》的宗旨,作赋就像对的发挥。可见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况,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如果查清其来龙去脉,虽然历史长久,也是可以弄明白的。)

  刘勰(约公元465——520),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一生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什么意思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变”二句,是引用梁代大文论家的话,出自刘勰的《时序篇》。大意为: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文心雕龙》一共50篇,《时序》一篇是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的。在本篇中,刘勰详细地追溯了文学作品的内容、风格与时俱变的情况:他指出,唐虞时代歌谣的质朴无华、心乐声泰,是当时社会“政阜民暇”的写照;战国时期文章恣肆奇诡,是适应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纵横雄辩之风。

汉代辞赋争奇斗艳,是当时社会上层“润色鸿业”的政治要求的体现;汉末建安诸子,作品往往“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当时社会动荡,“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反映;晋以来文学内容空泛乏味,“篇体清淡”,与当时社会清玄风气的流行极有关系。

从文学史上的这些生动的例证出发,刘勰总结出文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那就是,“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质文沿时,崇替在选”,概而言之,就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扩展资料

对文学发展的时代性特征的认识,在我国整个文学思想史中是一脉相承的。先秦的《礼记·乐记》在总结的历史变化情况时就说过:“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意谓:乐歌之情调是时代的反映,治世之音乐安详和乐,缘于时代清平、政治和顺;乱世之音乐悲哀怨愤,是因为当时的政治乖戾无道,百姓困苦。这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

魏晋时在《乐论》中论述了这一观点,并直接提出“礼以变俱,乐与时化”的论断。其后的魏收提出“文之为用,其来日久,其流广变,诸非一贯,文质推移,与时俱化”;提出“诗迹所用,随运而移”;讲“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

这些都强调的是文学与时俱变的规律。后来,明代的曾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过这个道理:“天地间气机所动,发乎音声,随时与地,无俟区别,而不相侵夺;然则人囿于气化之中,而欲超乎时代土壤之外,不亦难乎?”

当时文人中有一股泥古的风气,领袖是一位对抗复古逆流的英雄,而他也正是立足于“文随时变”之理来反击泥古之风的:“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貌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就是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