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句子 > 正文内容

对仗对偶?对仗与对联的不同在哪

一、对偶和对仗什么区别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如下:

1、形式不同:对偶通常是在一句或一段话中,以“上下联”的形式出现,两联之间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而对仗则是在一句或一段话中,以“出句”和“对句”的形式出现,两联之间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对偶中上下联的词语不能重复,而对仗中出句和对句的词语可以重复。

2、用途不同:对偶主要用于诗歌和对联中,而不太用于散文中。对仗则可以用于各种文体中,包括散文、小说、戏剧等。

3、平仄要求不同:对偶的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也就是说上联是平声,下联就是仄声;上联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而对仗的出句和对句之间则没有这个要求,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

4、音韵要求不同:对偶通常要求上下联之间的词语或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音调相同或相近,以形成和谐的音乐美感。而对仗则没有这个要求,只要出句和对句之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即可。

对偶和对仗的相同点:

1、结构相同:对偶和对仗都要求在语言结构上保持一致性。无论是上下联之间还是出句与对句之间,它们都需要在词语、短语、句子等方面保持对称和平衡。这种结构相同的特点使得对偶和对仗在语言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

2、平仄协调:对偶和对仗都注重平仄的协调。在中国的传统诗歌中,平仄的协调是构成音韵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上下联之间还是出句与对句之间,平仄都需要相对称,以达到音韵和谐的效果。

3、意义相关:对偶和对仗都要求上下联或出句与对句之间的意义相关。这种相关性可以是直接的描述、寓言、比喻等,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哪种形式,对偶和对仗都强调了语言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呼应。

4、语言精炼:对偶和对仗都是高度精炼的语言形式。它们通过精选词语、短语、句子等,将语言进行浓缩和提炼,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这种精炼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对偶和对仗在文学表现力上具有很强的效果。

二、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为:定义不同、特点不同、使用文体不同、使用规则不同等。

一、定义不同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

二、特点不同

对仗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三、使用文体不同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四、使用规则不同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而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对仗与对偶的相同点: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像的语言形式。

通过比较看,二者相同点在于都有一个“对”字,说明了都应该是两句相对的,整体结构要相同,意义是要相关(也就是有一定的联系)。其审美作用都是使语言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提高表达效果。

因为其相似之处,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三、对偶与对仗有什么区别

一、修辞手法不同

1、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2、对仗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二、作用不同

1、对偶

便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2、对仗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三、结构不同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2、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四、特点不同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偶

四、对偶***对仗与对联的不同在哪

对偶,对仗,与对联之相似和不同,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可能很难区分对偶句与对仗句及对联的差异在哪里,甚至还可能以为是所指同一种形式的句子。先看几组句式:

只对偶,不对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既对偶,又对仗: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既对偶,又对仗还关联:

并剪难裁痴女怨,

长歌当笑少年愁。

对偶与对仗差别最大的一点就是,对偶无须替,对仗则要求替。而对联,不仅需要替,还要有关联。

对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联的早期定式模式的出现。而对偶句,则是对联的初期模式的萌芽。

也可以说,对仗是律诗的表现形式的一个提升,律诗中间那两个对仗句,是诗的凝炼所在,是诗体的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对偶能不能归为对联之列呢?不能!偶句就是偶句,虽然象,但不能归为对联之列,一如词,很多词牌跟诗体近似,但是不能称诗,各有各的招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就是门道了。

春天繁花开遍峡谷,

秋天果实压满山腰。

这就是偶句,而不是对仗,更不是对联了。

对仗也可以重字,包括现在的对联也可以重字,但是这个重字只能在各自的半片中出现,不能在上下句中同时出现同一个重字。

当然,现在的对联,也允许特定的情况下出现上下联中的虚字同时出现,比如,之,兮等对仗句,更多的是为全诗起到一个整体的窜联作用。

对仗的主轴,象一根线,从头窜到尾,达到让诗有骨,意有凝的作用。诗中的对仗句,也起到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让诗意流畅而不离主题,内容紧凑而不凌乱,增加了可欣赏性,品评性。

对联必须是对仗的,对联是比对仗更精炼的一种句式结构。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很多人说这句是对联,实则不然,它只能算对仗。

比如: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前四个字对的没问题,双飞翼和一点通的词性显然是无法对应,所以只能算对仗,不是对联。

那么,律诗中的两联,应该是对偶还是对仗?当然是是对仗。

对联的定义又是什么呢?简单说:对联,源自诗中对偶句及对仗句的表现形式,但是,又与对仗不同,对仗句更多地是服务于诗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对联,则自成一体,可以独立成文成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象这样的对仗句,更多的是服务于律诗的表达,独立成文成意就显得单薄了许多。因为,律诗中的第二联,是承的关键点,他的意,肯定要承起句之意,第三联,也必须要转,这个转,也关系到全诗的意景,所以,如果单独把律诗中的任何一联拿出来的话,就会觉得表达得有点突兀的感觉。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