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句子 > 正文内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赞美了什么 赋得古原草送别赞美了小草什么样的精神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赞美了什么

《赋得古原草送别》赞美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全诗前六句表达对小草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语速较缓漫,语调下沉,传达出惜别之情。《草》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古原上野草的景色,实际上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

诗的一、二句描写了春草的茂盛,以及春草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的规律,诗的三、四句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诗的五、六句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诗的最后两句用绵绵不尽的春草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整篇文章看似写草,实际是借草取喻,用草的茂盛来比喻自己和友人之间的情谊,十分巧妙。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赞美了小草什么样的精神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1、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3、出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扩展资料

1、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

“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2、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草原送别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一二句诗人首先从青草具有顽强的生命里的特点着笔;三四句借物寓意,赋予青草一种顽强不屈的意志品格,歌颂了不屈不挠、奋勇向上的进取精神,成为千古绝唱。五六句从青草死而复生的顽强生命力,写到眼前的春天正是芳草遍野。后两局借物言情,化作《楚辞·招隐士》的两句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野草衬托离别,使咏物具有了新的意境。

四、赋得古草送别节选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什么什么的赞美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诗人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这首诗出自唐代白居易之手,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整首诗的译文是: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背景:

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2024年4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